一
近期博尽大众眼球的当属未映先火的影片《后来的我们》,据称其预售票房达到1.2亿,开映仅7小时票房即破两亿,首日2.88亿元!
但火爆的神话在上映首日即被打脸。各渠道出现大量退票,仅猫眼平台截止2018年4月28号晚23点即录得约38万张退票,大部分为特价票,涉及票房约1300万元。
头条号/电影烂番茄以 “退票风波击碎了18年的情怀,你的吃相为什么如此难看?”为题扒开了其票房注水的细节:幕后机构在平台上大范围购入预售票,用一两千万的预售额做杠杆,翘起首日三亿票房。铺天盖地的宣发和假预售,带起了影院里边的“座无虚席”。影视背后的那双资本大手,轻易地操控着电影市场,操控着观众的预期。正如网友所说,后来的我们已经没有了脸。
二
近日,被誉为“中国工业设计之父”的柳冠中先生在一次访谈时说到,“红点奖是商业机构来骗中国人钱的”, 红点奖的背后,都是商业的套路。
红点奖源自德国,与“IF设计奖”、“IDEA奖”并称世界三大设计奖。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获得红点奖,每年的获奖作品达上千件。今年6300件申请里有1684件作品被授予“红点奖”,中奖率高达26.7%。有业内人士称,不少厂商或者设计公司每年都会参赛好多件作品,只要数量多,就很容易拿奖。但从报名到参加评审,再到复审和展览,这些过程中都要支付费用,红点奖的商业目的显而易见。参赛者之所以心甘情愿被套路,不只是红点奖带来的光环,还有国内地方政府的资金托底。每个红点奖几万甚至数十万元的政府奖励,使得参赛的成本很低而收益却很高。利益面前,虚胖皆大欢喜,但背后的逻辑令人深思。
三
票房注水不是什么新鲜事。只要是商业,就会有炒作,注水的不只是票房,还有秒杀的楼盘、自刷的好评……。利益驱动着一双看不见的手不断刷新着注水的高度、广度和深度,营造出风起潮涌的气象。当风潮来时,我们需要保持一双慧眼,做出自己的判断,无需等到潮退就能看到谁在裸泳。有价值的,不注水也值得打call;虚妄的,注水改变不了本质。大千世界,纷繁复杂,保持独立并不容易。唯有时间才是真实的存在,可以证明一切。
真正的好设计,自然也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用户的推崇就是最好的注释。当奖项的设置变成了赚钱的工具,获奖已经代表不了设计的高度,沦落为商业炒作的利器。当比赛变成一种买卖时,观众就被当做可以戏弄的看客。虽然不乏设计精品,但也充斥着平庸之作,不是大众的审美太LOW,而是其中深藏套路。设计应当服务消费者,不是奖项评审机构。保持初心,让设计回归本源,才是中国的好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