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的本质就是房子周边的各种公共配套设施的价值总和,决定房价的五大支柱配套就是教育、医疗、交通、产业、商业。在一线城市,拥有一套“学区房”则是大多数家长的目标了,问起学区房的作用,大多数家长的回答是:”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以北京为例,重点小学、中学附近的学区房单价动辄几十万。15年时候更是传出北京11平米学区房售价530万,每平米单价达到46万元的新闻。这套房子或者说是这间只能放下一张床的屋子能卖出如此高价的原因就是它是北京顶级小学之一北京实验二小的学区房,46万元的单价创造了北京最贵学区房记录的同时,也使多数家有学龄前儿童的家长和一些炒房者内心产生了不小的动荡。
北京市政府为了限制学区房房价的恶性增长在教育资源均等化方面做了很大努力,市住建委明确通知中介机构对于单价超过15万的房产不得挂网。北京部分城乡一体化学校可以跨区招收城区学生的同时市内不少重点学校也在致力于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与整合。
海淀区规定自2019年1月1日起,在海淀区新登记并取得房屋不动产权证书的住房用于申请入学的,将不再对应一所学校,实施多校划片。”也就是说,2019年以后新买的房子将不再对应固定的小学,由单校划片变为了多校划片。
丰台区今年将在部分学校实行购置“二手房”房主子女“多校划片”派位入学。
东城区将着手限制新购“学区房”的登记入学,入学登记的实际居住房屋不动产权证书为2018年6月30日后取得的家庭,自2018年起该家庭适龄儿童将通过电脑派位方式安排入学。
去年8月,北京市发布的租赁政策中提到:“符合条件的京籍无房家庭租房,其子女可以享受在租房所在区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租住公租房的集体户口,可以落户。”这对大多数没有学区房而着急的家长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的消息,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措施表现出没有学区房的家庭可以通过租房使孩子上名校。但是倘若政府逐渐加强的政策真的可以撬动学区房的“珍贵”时,那么学区房是否还会有曾经那么抢手吗?学区房的“性价比“又是否可以回归正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