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确立了3月15日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World Consumer Rights Day)。1984年,中国消费者协会成立,1987年,中国消费者协会正式加入国际消费者协会。国人开始逐渐有了消费者维权的意识,对于“假冒伪劣”绝不姑息!而随着法治的完善,如今已经不再只是阶段性的“315打假”,尤其是最近7、8月份由假疫苗事件引发的“假货狂潮”,正在席卷整个中国大陆。
7月份的假疫苗事件震惊了整个中国,前两天刚刚曝光的餐饮行业仿冒品牌的事情再次将互联网“打假”推向了高潮。
根据相关媒体报道,在互联网上搜索该被仿冒的品牌关键词,搜索结果显示的各种信息“答非所问”。虽然关键词和网站域名中都直接带了该受害的品牌名称,但是网站中的内容却是五花八门。
在这之中,也不乏有专门打着该知名火锅名称的假冒品牌,而且收取的加盟费低廉,让不少加盟商为了眼前的小利薄,无意中迈入假冒伪劣的行当之中。
对于“假货”,人们一直以来都嗤之以鼻,但是不得不承认,中国有些人始终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能够赚钱的机会,哪怕这件事触及了社会道德的底线。假货带来的高额利润彻底蒙蔽了他们的双眼,因此,造假也就成为了中国这个社会的常态。
“假”,必须要打,但愈打愈多,以致束手无策,一直以来都是不少企业所面临的终极难题。尤其是在造假的重灾区——食品药品领域,更是假货横行。上个月假疫苗事件牵扯出的一整个长春长生制药厂,结果触目惊心,而这个月再度爆发的互联网假冒品牌横行无疑是再次给社会敲响了警钟!
而就这一次互联网再次爆出仿冒品牌的事件总结而言,在餐饮这个行业,品牌的公信力是餐饮人赖以生存的基石,无论是山寨品牌良莠不齐,导致正品“背锅”,还是自身意识不足存在漏洞,被不法分子钻了空子。归根到底,伤害的还是自己的品牌公信力,最终的风险承担者还是落到了广大的消费者和无辜的加盟商身上。
因此,不管是哪个领域,餐饮行业对于“假冒伪劣”的态度必须强硬,正所谓人善被人欺,特别是在面对互联网仿冒品牌这种情况,餐饮人和加盟商更应该保持清醒,坚决抵制,积极维权,让相关的不良品牌彻底消失!